内森·菲尔德的新作《彩排》(The Rehearsal)像一个恶意的玩笑。为什么要开这个玩笑?他的目的是什么?表面上的原因是:他想通过这档HBO真人秀节目帮助“有问题待解决”的素人,通过为报名者彩排将会遇到的困难场景,让他们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。第一个彩排对象科尔是一名纽约教师和酒吧猜谜活动爱好者。多年前他对猜谜团队谎报学历,心里不安至今,希望向其中一位成员袒露真相并致歉。第二位报名者帕特里克在继承祖父的遗产问题上被遗产管理者——弟弟为难。内森派演员扮演他的弟弟,在兄弟俩常去的餐馆排演对话。第三位报名者安吉拉的彩排内容是她的未来人生。节目组为她准备了一栋俄勒冈郊区的梦幻美屋,由一长串从婴儿到十八岁的演员扮演她的儿子亚当,使她在两个月的时间里充分体验理想生活的滋味。
《彩排》与其说是一部真人秀,不如说是一部剧。这两者的区别在于出镜者是在按剧本演戏(允许部分的即兴),还是抱着“上HBO”信念的演员/素人,自愿投入这场实验。另一个区别是,内森是写好了剧本,还是猜到了剧本,或者有限度地控制了剧本?就《彩排》而言,这些区别影片类型的因素都不重要了。内森保持神秘不愿吐露的秘密,并不妨碍我们对它的欣赏。这部剧得到很高的赞誉(豆瓣9分),是因为它的多层嵌套结构真假难辨,打破真人秀和虚拟作品的壁垒,为观众提供了在时间线上被操纵前行,往纵深处犹如俄罗斯套娃般无尽的体验。这种体验在影视作品中并不罕见,近年来就有《轮回派对》(Russian Dolls)、《抹去重来》(Undone》等剧集提供相似的体验。《彩排》和它们最大的不同是,别人都在时间循环中愈挫愈勇,随着情感的积聚而丰满人生体验。虽然不可能改变过去,人物的内心皆有了巨大的改变。他们看待过去、未来和自我的眼光变了。《彩排》中的角色正相反。他们越彩排越意兴阑珊,由于体察到时间的无限而最终失去兴致。直到最后一集,内森和扮演六岁亚当的小童建立戏外的友谊,与安吉拉和解,开始反思这一切是为了什么,他才与大家殊途同归。内森得到了什么,又失去了什么?为什么看到六岁小童的眼泪,作为导演和演员的内森会如此心酸难过?最终他喃喃自语,原来重要的不是改变事情的走向,而是以新的眼光看待过去和未来。如果忧伤的魔鬼内森想通过本片向我们传递一个信息,那就是:千万不要试图永生。当作立即会死般地活着,调动全部情感力量地活着,才能感觉到活着。否则,多来一遍彩排,就会削弱一分活着的强烈感觉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开云体育APP